阅读展览 | 平常至极
「当代设计策展课程」阅读展览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Reading Exhibition
设计展览如同衔接设计实践与设计历史的桥梁,当下,视设计展览“作为书写设计史的可能途径以及作为建构策展史的基础”正在成为一种趋势。“阅读展览 | Reading Exhibition”版块通过介绍20世纪初至今举办的具有突破性的设计和建筑展览,从历史回顾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趋势的由来,以及设计展览如何通过自身独特的叙述模式对设计史的研究、设计实践的发展产生特殊意义的。
***
展览:平常至极(Super Normal)
时间:2006年
地点:东京Axis画廊(Axis Gallery, Tokyo)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 与贾斯珀·莫里森 (Jasper Morrison) 图片来源:https://www.domusweb.it/en/design/2006/07/10/naoto--jasper--super-normal.html
“平常至极” (Super Normal) 由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 与英国设计师贾斯珀·莫里森 (Jasper Morrison) 于2006年共同策划,让生活中平凡至极、符合日常生活现实的物品跃上展台,成为主角。
展览由204件展品组成,包括了如水杯、蔬菜削皮器、一次性饭盒和佚名的日常生活用品等一系列“平常至极”的设计,这些经常被忽视或被视为理所当然,以及我们从来不曾费神凝视的物品,如今端坐聚光灯下。正如深泽直人所提到的,“脱下当今设计概念中束缚,去看见那些已经存在、重要,却被视而不见的'平常至极'的事物,更是一种乐趣”。
“那些真正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一般的通常是那些最不引人注目的,不在努力的抓取人们的注意力,一旦让这些融入我们生活的产品消失,我们将无所适从,这些东西就是‘平常至极‘ (Super Normal)。”
——贾斯珀·莫里森 (Jasper Morrison) [1]
“当摆脱设计沉重的外衣之后,我觉得自己自由了。”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 [2]
展览出版物,平常至极,2007年,图片来源:https://www.lars-mueller-publishers.com/super-normal
“平常至极” (Super Normal) 始于那些你逐渐注意到的某些物品,它们的使用本能甚至成为你的潜意识,也许我们认为它们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或者更主观地将它们附加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它们,我们会感到茫然。如果我们要设计更真实、持久、令人愉悦,那么避免设计师过分重视事物的外观,充分重视‘无意识’是值得理解的。
“一个物品只有通过长期使用才能Super Normal,作为设计师,如果想设计出Super Normal的东西,就应该更加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和它的使用效果,而不是外观特征。”
——贾斯珀·莫里森 (Jasper Morrison) [3]
展览陈列的方式像是一位收藏家日积月累的成果展示,所有展品对应各自的编号铺陈在桌子上,理解“平常至极” (Super Normal) 的概念便非常容易——“一类是已融入到日常生活,看不到任何设计元素的产品,还有一类是抓住了我们日常生活用品本质的新设计”。
“它无需特别解释什么,只是一些漫不经心地陈列,但比起那些有意为之的设计场景,气氛更美妙。”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 [4]
图片来源:https://www.decoist.com/jasper-morrison-design/
贾斯珀·莫里森 (Jasper Morrison) 作为“新极简主义”运动的先锋,这位出生于1959年的英国设计师的作品包罗万象,除产品、家具、灯具、织物之外,他还曾设计德国汉诺威的有轨交通系统——当时是欧洲最大的轻轨项目。
莫里森对优良设计的看法包括这样一个前提:当一个物品不那么引人注目时它会更具吸引力。对于他来说,专门为吸引注意力而设计的物品往往不尽人意。我们通常最看重的设计,是在家庭和工作、旅行和游戏中使用的日常工具,这样的设计可以看作是“平常至极”的,我们与这些物的互动通常是自动的和无意识的。他在《平常至极》(Super Normal: Sensations of the Ordinary)一书中表示,不必要的设计都是污染物,“在这个日益被‘设计‘污染的世界——我指的是那些唯一目的在满足被市场驱动的消费需求的产品,设计应该让它保持本来应有的样子。你应该设计那种具有内在永恒性的产品,它不会形成干扰,而能营造好的气氛”。[5]
图片来源:https://www.andersnoren.se/themes/koji/the-design-ethos-of-naoto-fukasawa/
深泽直人 (Naoto Fukasawa) 是日本遵循“无意识设计”哲学的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被普遍人认为是朴素、不须思考就能使用的。例如他设计的“带凹槽的雨伞”,为雨天购物后,提着袋子去乘拥挤地铁的特定场景设计——雨伞手柄上的凹槽刚好可以在我们站立时,临时充当起一个挂钩。
“Super Normal”这个术语源自深泽直人在米兰家具展上,发现他所设计的铝制凳子被放在地板上,人们坐在上面休息。他当时有点沮丧,因为产品没有像其他新品那样被放到展台上展示,他担心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设计。当天晚上,莫里森在与他的通话中,对凳子赞不绝口,并祝贺他设计了一个如此微妙而独特的产品。此外,他们共同的朋友创造了“Super Normal”来描述这个设计。[6]
“Super Normal”与其说是展览的主题不如说是两位设计师的设计宣言——遵从低调、 极简、注入人本主义回归设计本质的理念。80年代的设计有着不切实际的喧嚣,叛逆的方法攻击和化解了理性主义设计的传统内涵,很多浮华的伪浪漫附于产品本身。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设计的本质被淹没在设计师放任主义的情绪里,大概这也是为什么深泽直人和莫里森会迫切的策划这样一个展览的原因。他们所做的一切的核心是质疑,当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太多的物品时,设计师们是否能够证明在环境危机中创造新事物的合理性,同样的问题也是他们选择展览对象的基础。
莫里森提到,“并不是说旧的东西不应该被取代,或者新的东西都不好,只是那些旨在吸引注意力的东西通常都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不需要完全的认同某一方的理念,也不需要完全的对立,可以确定的是天平的两端都不可或缺。在设计融合了新兴科技之后的新的生命力,产品设计的过去和现在,都指向了一个早已开始的未来。展览“平常至极” (Super Normal) 旨在唤起我们对于设计新的认知,超正常状态已经暴露在我们面前,它是真实的和实用的:我们只需要睁开眼睛。“我们希望分享重新发现被忽视物品的乐趣”,深泽直人说,“并非是我们建议在其贴上‘平常至极’标签的物品”。[7]
文/张宁远
编辑/崔潇
备注:
[1]文献来源于Celebrating the beauty of 'super normal' little objects of daily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2]文献来源于Celebrating the beauty of 'super normal' little objects of daily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3]文献来源于naoto + jasper = super normal, domusweb
[4]文献来源于naoto + jasper = super normal, domusweb
[5]文献来源于Fukasawa, N. and Morrison, J. (2007). Super normal. Baden: Lars Müller.
[6]文献来源于Celebrating the beauty of 'super normal' little objects of daily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7]文献来源于Celebrating the beauty of 'super normal' little objects of daily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设计策展》课程介绍
课程学术召集人:宋协伟
课程主讲教师:宋协伟、薛天宠、王乃一
《当代设计策展》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放的专业课程,由宋协伟教授担任课程主持与学术召集人,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展人和设计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授课。课程在讲授策展历史与理论发展流变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讨论与项目实践,研究已存的策展模式,同时探讨不同的策展行为,以及对策展而言什么是“当代性”,如何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语境之内去审视?课程通过介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策展领域的广泛应用,力求对策展相关议题的切入与讨论方式更加多元异质,从而以不同的视角来拓展当代设计策展的潜力与可能性。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Course Outline
Course Leader: Xiewei Song
Lecturer: Xiewei Song, Tianchong Xue, Naiyi Wang
Taught by leading curators and designers within the field, the course of Curating Contemporary Design offer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arameters of curating exhibitions. By including a contemporary curatorial brief exploring a key aspect of 21st-century curatorial practice, this course examines the working processes of organizing exhibitions with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the context of design institutions. The aim i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all aspects of exhibition making, ranging from conceptual development to the physical realization of an exhibition. Students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skills necessary to curate live projects and build their own professional profile.
Furthermore, with an aim to draw a focus on alternative modes of curatorial practice and the expanded no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an exhibition, this course traces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key moments) of alternative formats of curating, whilst interrogates what is precisely curatorial, within the ever-expanding parameters of curatorial practice in recent times. This is combined with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terrogating the concepts of ‘Exhibition-making’, ‘Curating’ and ‘the Curatorial’.
当代设计策展公众号